<li id="syeu9"><tr id="syeu9"></tr></li>

<dd id="syeu9"><big id="syeu9"></big></dd>

<li id="syeu9"><tr id="syeu9"></tr></li>
  • <button id="syeu9"></button><em id="syeu9"><acronym id="syeu9"></acronym></em>
    1.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09時34分
      當前位置 首頁>關于我們

      • 1955

        地質部物探處華北物探隊

        地質部華北石油普查大隊

      • 1956

        地質部石油地質局華北石油普查大隊

      • 1958

        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局濟南大隊

        地質部地球物理勘探局鄭州大隊

        地質部中原石油物探大隊

      • 1962

        地質部第一物探大隊

      • 1969

        中央地震工作小組辦公室第一物探大隊

        7月18日 渤海7.4級大地震

      • 1971

        國家地震局物探隊

      • 1974

        拆分組建河南省地震隊

      • 1978

        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

      • 1995

        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 1998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以下簡稱“物探中心”)歸屬從地質部到中央地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再到中國地震局,先后從事石油普查勘探、金屬勘探和防震減災工作,為國家作出重大貢獻。

      自1955年創建以來,物探中心機構幾經變革,職能3次調整,駐所多次搬遷。1958年,華北石油普查大隊撤銷,拆分成5個省級大隊,將物探隊伍劃出成立地質部物探局濟南物探石油普查大隊,同年遷至鄭州,先后更名為地質部物探局鄭州物探石油普查大隊、地質部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地質部第一物探大隊(1962)。1965年,根據地質部 “大力加強大小三線的地質工作,多找礦、找富礦,特別要更多地找富鐵、富銅礦、稀有和不足礦產?!钡囊?,物探大隊開始轉攻金屬物探。1966年,河北邢臺接連發生6.8和7.2級的地震,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黨中央高度重視,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指揮下,新中國防震減災事業全面展開。1968年初,地質部根據周恩來總理關于“密切注意京津地區地震動向”的指示,抽調第一物探大隊承擔北京地區地震預報科學研究工作,物探大隊部旋即遷到北京市順義縣牛欄山鎮,在京津地區建立地震觀測站,在京北覆蓋區探測隱伏斷層。1969年7月18日渤海發生7.4級地震,當晚周恩來總理召見中科院和地質部領導開會,提出“團結起來,共同對地震之敵?!睕Q定成立中央地震工作領導小組,將物探大隊從地質部劃歸中央地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更名為中央地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第一物探大隊。1971年初,中央在全國成立八個地震大隊和十個省市地震隊,中央地震辦決定從第一物探大隊抽調130余名領導干部、技術骨干和工人到山東、遼寧、北京、河北、湖北和廣東等省市協助組建地震隊,并將所屬地震臺站劃歸當地地震隊。1974年,再次分出48人組建河南省地震隊,將所轄6個地震臺站一并劃轉。1971年8月2日國務院國發56號文,決定撤銷中央地震工作小組辦公室,組建國家地震局作為中央地震工作小組的辦事機構,統一管理全國地震工作,物探大隊同步劃轉并更名為國家地震局物探隊,后來先后更名為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隊(1978),國家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1995),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1998)。


      N(RN5DE4LXZQJ%B6UDT}3)T.png

      地質部中原石油物探大隊首屆職工代表大會合影


      1955-1965年是石油物探的10年。第一代物探人披星戴月、披荊斬棘,邊建隊邊生產,在華北平原開展了大規模的區域石油普查工作,在華北的濟陽、黃驊、冀中、濟源、開封坳陷和南陽盆地、江漢盆地發現了數十個經鉆探證實的儲油構造,為勝利、大港、華北、南陽、江漢油田的發現和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1958年夏天,物探大隊在紫荊山賓館召開華北物探資料綜合研究成果報告會,石油部總工程師等同志參加,孫武城同志提出了“華北石油普查應集中到濟陽、黃驊坳陷工作,立即在東營構造上打鉆”的建議。1960年11月,地質部在天津召開華北石油普查勘探會議,正式將普查勘探的重點轉移到濟陽和黃驊坳陷地區,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向有關單位及時提交了《華北平原石油詳查及普查綜合物探工作結果報告》。1961年,鉆探工作逐步展開,石油部32120鉆井隊在華八井打深鉆井,獲得日產8.1噸的工業油流,成為勝利油田的第一口發現井。中原石油物探大隊和第一普查大隊編寫的《華北油氣區的發現及其地質特征》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


      MW[]~OCOFH`Q7}$EXVWU`$M.png

      華北地區工作慶功留念


      1965-1968年是金屬物探的3年。在短短3年時間內,在長江中下游及贛東北地區,探索總結出地震折反射方法、磁測井方法等金屬礦探測的有效手段,為金屬物探積累了寶貴經驗。

      自1968年投入防震減災工作,至今已經52年。面臨完全陌生的新領域,利用物探方法、資料和儀器設備,在地震監測預報、地震構造探察等方面積極探索,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的開創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深入開展地震監測預報工作。以孫武城同志為代表的第一代物探人,開辟了地球物理深部探測研究地震活動、預測預報地震的業務方向,提出了強烈地震發生在薄地殼和厚地殼結合區、高密度地殼與低密度地殼過渡區、莫霍界面波浪起伏的拐點處等地殼結構變異帶上的科學成果和認識,引領了強震深部構造環境和發震構造研究的方向。1968年投入地震工作以來,我們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遼寧、山東、河南等6省市,為國家建設13個地震觀測臺站。自1971年以來,先后建立了冀魯豫交界區、川甘交界區、川滇交界區、京津塘張地區、內蒙古呼和浩特包頭地區、山西地區流動重磁重復觀測測線。


      `}WXRVRA`EM_8I~BPMC1C@F.png 

      京津唐張渤測網1976-1991


      1976年,物探大隊集中力量加強了四川昭覺-西昌-鹽源一帶的流動和定點重磁觀測,發現重磁場時空變化異常,向西昌地區政府提出地震預報意見,西昌地委綜合各方面意見,成功預報了11月7日鹽源6.9級地震。中共中央向災區發來慰問電提出,充分肯定地震部門的工作。四川省地震局、西昌地區和鹽源縣分別向物探大隊頒發獎勵和錦旗。


      image.png 

      四川西昌-鹽源測區1972-1973


      ——我們發揮物探技術優勢,深入開展地震構造探察工作。通過承擔北京地震地質會戰專題三、國家863計劃、973計劃、中國地學大斷面、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地震局行業專項等重大科技項目,在全國范圍內累計完成人工地震探測剖面60000余公里、深地震反射剖面和淺層地震勘探剖面7000余公里,足跡踏遍中國大江南北,為國家大陸深部構造探測與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按照中國巖石圈委員會和國際巖石圈委員會要求編制的三條中國地學大斷面,在1989年美國召開的第28屆國際地質學大會上的展示和交流,進一步提高了物探大隊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榮獲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北京地震地質會戰專題三報告“調查研究北京地區深部地殼構造”,奠定了北京地區深部探測研究的基礎,獲得北京市政府頒發的榮譽證書。

      image.png 

      斷面位置及其大地構造背景


      ——我們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大力推進物探技術科技創新。面對防震減災工作的新形勢新要求,我們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完成973計劃、305項目、國家重點研發等重大科研項目百余項,取得了一批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科學研究成果。1980年,承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京津唐張地區地震預報試驗場》項目,項目顧問安索克認為,“所獲得的地震記錄清晰、可靠,達到了國際上的先進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西歐各國的記錄質量?!薄毒┙蛱频卣痤A測試驗場地殼深部探測研究工程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張先康同志帶領物探中心科研團隊,在國內開創性地發展了人工地震三維臺陣透射探測與成像技術、三維深地震測深與成像技術、高分辨地震折射探測技術、超長觀測距深地震測深技術、雙邊不對稱排列深地震反射探測及數據處理技術、隱伏活動斷層地震探測核心技術,開辟了研究巖石圈結構、地殼三維結構、上地殼精細結構的新途徑;


      image.png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華人民共和國“京津唐張地區地震預報試驗場項目”

      image.png 

      京津唐地震預報試驗場地殼深部探測研究工程成果獲國家科學進步三等獎證書


      研發的泛函空間人工地震透射臺陣走時反演方法、泛函空間人工地震與天然地震走時聯合反演方法、三維地殼界面構造與速度結構聯合反演方法先后應用于油氣資源預測、發震構造判定與強震成因研究、火山巖漿系統調查、水庫誘發地震研究等地球科學問題中。完成的唐山灤縣震區三維地震透射研究項目成果經專家評審委員會鑒定認為“這是在我國巖石圈研究中帶有創新的工作,對今后深入研究深部構造具有重要意義,是一份優秀的科技成果,屬于國內領先和國際上同類研究工作的先進水平?!卑l展的基于 Vib-seis 抗干擾高分辨率地震探測技術,應用于城市隱伏活動斷層探測,被列入國標《活動斷層探測》(GB/T 36072-2018)。


      image.png 

      唐山灤縣震區三維地震透射研究二等獎證書


      ——我們大力開展儀器研發,全面加強物探裝備建設。堅持采購與研發并重,基本建成了可滿足深、淺部地球物理探測的綜合化裝備體系和數據處理解釋系統平臺。作為中國地震科學臺陣運維中心,擁有800臺套寬頻帶地震科學臺陣儀器,年運行率超過90%;自主研發了DAS和PDS系列地震儀,低功耗、超便攜等指標在同期同類儀器中遙遙領先;建成了人工地震探測技術平臺,擁有自研和購置的2000臺短周期地震儀器系統;建成了活動斷層探測技術平臺,擁有5800道反射地震儀器系統,其中2018年引進國際先進水平的1000道Zland無纜節點地震儀,包括3460道新型反射地震儀和一臺橫波震源車年底前后將陸續到貨,4臺大噸位震源車項目明年有望恢復。


      QQ圖片20220120151001.png

      DAS-3A便攜式寬頻帶數字地震儀系統

      QQ圖片20220120150957.png

      PDS-2數字地震儀


      ——我們奮勇投身地震應急一線,服務國家抗震救災。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先后參加了1998年張北地震、2001年昆侖山口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2013年蘆山地震、2018年精河地震、2019年長寧地震等多次地震現場應急及震后科學考察,為發震構造研究和震后恢復重建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在2013年4月20日蘆山地震發生后,物探中心組織100余人、投入汽車20余輛,開展野外探測工作。其中有近30公里的測線需跨越海拔4000米的夾金山,面對天氣突變,雨雪不止,觀測隊員帶上儀器經過9個小時的“雪山之旅”,完成了儀器布設,圓滿完成探測任務。


      image.png 

      蘆山地震科考測線位置與構造分布圖


      ——我們大力開展科技成果轉化,主動服務國民經濟建設。服務城市地震安全,完成全國近70個城市活動斷層探測工作。主動服務國家雄安新區規劃建設,2017年,物探中心傾盡全力,組建由4個野外探測組、4個質量監控組、4個資料處理組共計120余人工作隊伍,投入4套2000多道地震儀器,8臺大噸位可控震源車,24小時連續不間斷數據采集,在短短20多天的時間內,完成了220多公里的數據采集、處理和成果解釋,為新區規劃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支撐,展示了物探中心國家“正規軍”的精神風貌。

      先后承擔完成了鄭州市軌道交通、新鄉長垣、山西陽泉等1900余項各類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項目遍布全國多省市,為助力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各類工程和建筑物科學抗震水平能力作出了積極貢獻,有效推動了防震減災工作從行業自身服務向公共服務轉變的步伐。

      一代又一代物探人,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恪盡職守,敬業奉獻,積淀了歷久彌新的寶貴精神財富。

      ——我們始終如一,“聽黨指揮,服從調遣?!?955年,物探大隊因國家石油普查勘探戰略需求應運而生,為國家石油勘探事業奮斗10年;1965年,響應國家建設需要開展金屬物探,3年探索,為金屬物探積累了寶貴經驗;1968年,響應國家地震工作需求,轉入地震戰線,探索地震監測預報,開展地震構造勘探,彈指一揮間,已經過去52年。我們始終聽黨的話、跟黨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從來不挑不揀,從來不怕苦怕累,任勞任怨,無私奉獻。地震系統任務調整,建好的臺站劃歸地方,我們堅決服從;抽調大批干部人才支持省市地震隊建設,我們無悔無怨。

      ——我們本色不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無論是石油金屬普查勘探,還是地震監測和構造探察,物探工作主要在野外。只要工作需要,物探隊員可踏戈壁涉險灘、過草地爬雪山。寒冬臘月,是開展地震勘探的最佳季節;夏陽酷暑,物探隊員依然堅守地震勘探一線。新冠疫情,擋不住物探隊員野外觀測的步伐;地震現場,物探隊員總是聞令而動逆向而行沖在前面。1993年,“勝利油氣區深部結構構造研究”項目,在無現成算法、無設計經驗、無充足儀器設備、儀器需要觀測員值守的條件下,領導干部身先士卒,冒著大雪,在近零下20度的寒夜開展工作,得到勝利油田的高度評價。


      image.png 

      勝利油氣區深地震測深測線位置及構造圖


      2000年,物探中心張新忠和地球所李平二位同志在執行野外探測任務中光榮犧牲,溫家寶同志批示表示哀悼,中國地震局授予兩位同志“地震科考勇士”稱號。正在進行的四川榮縣、寧夏海原密集臺陣觀測項目,僅用7人組成的一個觀測團隊,科學統籌跨省兩地1000余臺地震儀器,成功實現兩地臺陣的同步觀測。新一代物探人克服四川山高路險、暴雨酷暑,海原崇山峻嶺、冰雪嚴寒等各種困難,創造了密集臺陣野外觀測時間最長,儀器數量最多,用人最少,效率最高等多項紀錄。

       

      ——我們不怕困難,“奮力開拓、勇往直前?!蔽锾街行拈L期面臨事業任務不飽滿,經費壓力巨大等諸多困難。但物探人總是迎難而上、共克時艱。我們堅持探測與科研并重,在張先康同志的帶領下,廣大科技人員奮力拼搏,項目逐步從中國地震局單一來源,擴展到國家科技攻關、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震科學基金、科技部公益項目、財政部專項和中科院、勝利油田、新疆石油管理局協作項目等,在地震科技創新領域殺出一條血路,闖出一片新天地。我們充分發揮自身科技優勢,主動對接社會公共需求,適應市場規律,積極開拓市場,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建設活斷層探測技術中心,國家經費困難,資金不足,我們自籌資金,物探中心順利喬遷。進口設備昂貴,儀器設備不足,我們自主研發,大量設備至今仍服務在探測一線。


      image.png

      Zland儀器


      ——我們堅守初心,“科學求實,無私奉獻?!弊越犚詠?,干部職工始終堅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國家利益至上,以高度的事業心、強烈的責任感履行職責使命。我們擁有一支刻苦鉆研的專家團隊,他們秉持“科學家精神”,甘于坐冷板凳,淡泊名利、勇于創新。李松林同志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15位同志享受到政府特殊津貼。我們還擁有一支精益求精的野外探測鐵軍,他們弘揚“工匠”精神,把簡單的工作做得不簡單,把重復的工作做得非常精彩。物探隊員都把觀測質量放在首位,以觀測記錄優良為榮、記錄不良為恥。早期的深地震測深,需要將儀器提前在觀測點安置,零時開機接收地震波和廣播電臺授時信號,物探隊員不怕艱難險阻,背負沉重的設備選擇最優觀測點,取得了一份又一份高質量的觀測記錄。剛剛結束的河南省地震構造探查項目,在疫情期間寒冬季節,僅僅用7天時間,高質量完成了6個大炮、550公里長的地震寬角反射/折射剖面探測;在酷暑季節、用21天時間完成145公里的深反射剖面探測,刷新了物探中心深地震測深野外觀測質量和工期用時最短紀錄,得到了張培震院士等專項組成員的高度評價。


      image.png 

      瑪沁-靖邊二維p波速度結構圖


      我們完成了數次轉隸轉行,但不變的是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不達目標不罷休”的堅強意志以及“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這就是一代代物探人打造的屬于我們自己的、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是全體物探隊員共同的精神家園,每一個物探人都應該引以驕傲和自豪! 

      面向未來,新一代物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緊跟時代步伐,大力推進新時代物探事業現代化建設,力爭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為防震減災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擘畫了未來五年發展藍圖,防震減災事業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新時代物探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接過事業發展的接力棒,緊跟時代步伐,以改革促發展穩定、以穩定保改革發展,逐步邁向發展的快車道。

      ——我們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大力推進現代化建設。深入貫徹中國地震局防震減災現代化建設工作部署,堅持國家隊標準、聚焦正規化要求、突出野外隊特色、瞄準現代化目標,聚焦全國地震活動斷層探察、深淺部地球物理勘探、地震地質條件調查和區域性地震安全性評價等防震減災業務,大力推進基本業務、技術裝備、科技創新、數據服務和科學管理五大體系現代化建設?;緲I務體系整合優化,主責主業更加突出;裝備更新換代快速推進,裝備基地建設提上日程;牽頭制定物探地震行業標準,科學管理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image.png 

      未來的物探裝備中心


      ——我們堅持改革是根本動力,理順體制機制激發內生動力。大力推進機構改革,理順工作機制,堅持科研與探測并重,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增實力,全面強化基本業務機構,中國地震局物探技術研究所破繭而出;統一設備管理、強化信息化支撐,重新構建業務保障機構。大力推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實國家干部人才政策,規范干部選育、職稱評聘機制,為干事者搭臺、讓有為者有位;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讓“做蛋糕者”先得、多得,徹底打破平均主義“大鍋飯”,全面激發創新創造內生動力。全面深化科研業務體制改革,科技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融合,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用足用好國家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業務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我們堅持穩定是基本前提,持續構建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堅持以高質量黨的建設引領高質量發展,全面落實管黨治黨責任,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引領事業發展正確方向。加強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升干事創業精氣神。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借力巡視整改,下大功夫整治各類突出問題,掃除發展障礙。加強政務公開、民主管理,自覺接受職工監督,群策群力促發展。加強制度建設,嚴格按章辦事,遵規守紀,規范用權,把權力裝進制度籠子,積極營造法治環境。堅持激濁揚清、正風肅紀,旗幟鮮明弘揚新風正氣、整治歪風邪氣,持續營造學的氛圍、嚴的氛圍、干的氛圍,政治生態企穩向好,職工士氣逐步恢復。

      當前,物探中心改革發展正處在滾石上山,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此消彼長,不進則退,只能前進的關鍵時刻、危機關頭,縱向任務不足、市場競爭力不強、政治生態不好三大危機仍未化解。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奮力開創物探事業新局面。

      ——危機關頭,特別需要我們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繼續發揚“聽黨指揮、服從調遣”的優良傳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中央防震減災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統籌發展與安全,立足國家安全發展大局,自覺融入“全災種、大應急”發展全局和新時代防震減災工作布局,找準工作定位,大力推進物探事業現代化建設,為國家防震減災事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危機關頭,特別需要我們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定力不反復。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全面落實現代化建設實施意見,精心編制“十四五”規劃,聚焦關鍵、突出重點,明確任務,提煉項目,一步一個腳印抓落實。堅持深化改革不動搖,深化鞏固機構改革成果,盡快實現從機構組合到職能整合的“化學反應”;持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科研業務體制改革,最大限度釋放發展動力。堅持從嚴治黨不松懈,持續重構政治生態。堅持標本兼治,立“明規矩”弘揚新風正氣,破“潛規則”抵制歪風邪氣,依照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管人管事,建立激勵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

      ——危機關頭,特別需要我們堅持人才興業,全面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事業發展,關鍵在人。人才危機才是最大的危機。沒有良好的人才環境,優秀人才招不來、留不住、成長不起來,再好的規劃只能是水中花、鏡中月。我們必須全面落實國家人才政策,制定實施人才發展規劃,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良好環境。堅持事業留人、感情留人、較好的待遇留人,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優秀人才集聚到改革發展與現代化建設事業中來。

      ——危機關頭,特別需要我們繼承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優良作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全黨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地球物理勘探是防震減災事業的基礎工作,也是“向地球深部進軍”、實現“地下清楚”的基本手段,物探中心作為中國地震局唯一一個專業從事地球物理勘探的國家隊,也是國家唯一一個從事地球深部探測的專業隊伍,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以只爭朝夕的態度、舍我其誰的擔當迎接挑戰,繼承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作風,保持大規模野外作業的專業優勢和工作經驗,打造地球物理勘探與地震現場工作“鐵軍”。

      我們堅信,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英明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有國家現代化宏偉目標指引,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一定能夠如期實現。有局黨組的堅強領導,有歷久彌新的物探精神,有廣大干部職工團結一心,物探中心一定能夠走出低谷,實現浴火重生、鳳凰涅槃、再創新輝煌。

      更多
      www.cea.gov.cn
      溫馨提示: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中國地震局物探中心門戶網站,是否繼續?
      確認
      取消
      日本大香线蕉线伊人久久
      <li id="syeu9"><tr id="syeu9"></tr></li>

      <dd id="syeu9"><big id="syeu9"></big></dd>

      <li id="syeu9"><tr id="syeu9"></tr></li>
    2. <button id="syeu9"></button><em id="syeu9"><acronym id="syeu9"></acronym></em>